top of page

 

马勒《大地之歌》SONG OF THE EARTH-GUSTAV MAHLER

Saturday, March 5, 2016 at 7:30pm

導演:閻偉紅 & DAVID TANG

Sharon Presbyterian Church, 5201 Sharon Rd, Charlotte, NC  28210

1-悲 Sadness

1-悲 Sadness

Seal script since 2300 years ago.

1-悲 Sadness

1-悲 Sadness

Cursive script since 1900 years ago.

2-怨 Resentment

2-怨 Resentment

Clerical script since 2000 years ago.

2-怨 Resentment

2-怨 Resentment

Cursive script since 1900 years ago.

3-宴 Banquet

3-宴 Banquet

Cursive script since 1900 years ago.

4-春 Beauty

4-春 Beauty

Standard script since 2000 years ago.

5-醉 Drunk

5-醉 Drunk

Seal script since 2300 years ago.

6-别 Farewell

6-别 Farewell

Cursive script since 1900 years ago.

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卷》3

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卷》3

ladies

ladies

Libai_shangyangtai

Libai_shangyangtai

Leng_Mei_-_Figures_-_Spring_Evening_Banquet

Leng_Mei_-_Figures_-_Spring_Evening_Banquet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1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1

阎立本 步辇图2

阎立本 步辇图2

作品共六个乐章: 1-悲 Sadness/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

 2-怨 Resentment/Der Einsame im Herbets 3-宴 Banquet/Von der Jugend

4-春 Beauty/Von der Schönheit 5-醉 Drunk/Der Trunkene im Frühling 6-别 Farewell/Der Abschied

Dr. Hong Zhao书法家

Neal Sharpe-bass

男低音  

Daniel Shirley-tenor

男高音

夏洛特观察报的报道题目为:Click to learn more info

A mad ape. Panting stallions. Crushed love. Yes, it’s a Charlotte premiere of Mahler.

Click to watch​​点击播放视频

書法-唐詩-交響樂/謹以此片獻給古斯塔夫·馬勒《大地之歌》交響音樂會 This Film is Made for Gustav Mahler

趙宏教授以其含蓄渾厚的書法藝術語言分別用”金、篆、隸、楷、行、草”漢字六種書體詮釋了病情中的古斯塔夫-馬勒在譜寫《大地之歌》的六樂章时的內心深處的痛苦......該片長約2分47秒,在夏洛特交響樂團演出的《大地之歌》交響音樂會上首映。

影片曲作者:邢三令,古箏演奏:丁雪兒。

從該交響曲六個樂章中提煉出來的六字主題:“ 悲 Sadness、怨 Resentment、宴 Banquet、春 Beauty、醉 Drunk、別 Farewe”,貫穿78分鐘《大地之歌》演出始終。將中國漢字書法5,000年演變文化有機地融入大型交响声乐曲《大地之歌》全過程中,以恰到好处地詮釋西方音樂大師古斯塔夫·馬勒的這部偉大的作品,這也是一次人類音樂史和書法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和創新。

IMG_4009.JPG

General Xing

邢华琪大校

本人在此就不对马勒的《大地之歌》做更大的介绍了,而是借用国旗研究专家邢华琪大校发表在微信中的“访美随笔之二”的内容,希望邢先生优美的文字能让大家对我们所做项目的意义有更多的理解!再次感谢邢华琪先生!

 

与中国唐诗的“不了情”

—— 欣赏马勒的《大地之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局局长邢华琪

(一)

   1990年,一位叫阎伟红的学者在新华书店里,无意间发现一本书《大地之歌与唐诗》。马勒一阙扛鼎大作里有中国文化?!好奇、惊讶、亲切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26年后,在大洋彼岸,这好奇和鉴赏转成现实,阎红伟与美国夏洛特交响乐团完成了“书法-唐诗-《大地之歌》”大型音乐会。“中西合璧,翰墨华韵”,60余幅中国古代名画,当代著名书法家赵宏教授从国内送来的书法佳作,使《大地之歌》又增添了东方文化魅力。

我对唐诗与书法有些熟悉,但对交响乐了解甚少。此刻,我端坐在音乐大厅,真有点“当秋天爱上了春天”(马勒的话)的感觉。然而,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最接近人类心灵的艺术。在音乐的国度里,世人都是这蓝色星球的主人,不分语言,不分种族,不分男女,不分贫贱与富贵。

(二)

   记得1998年,一支德国交响乐团带着马勒的《大地之歌》来中国“寻根”。此交响曲一经演出,顿时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因为,在其乐曲来源中清楚地注明了“马勒根据中国唐诗创作”的字样。           

  《大地之歌》到底依据哪些唐诗创作而成?虽然,6个乐章中的4个很快就被破译,但第二、第三乐章却成了令专家们大感困扰的“谜”,被称之为“诗词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大地之歌》造成了一次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冲击波。中国国家领导人李岚清说:“一定要尽快把德国艺术家演奏的两首唐诗搞清楚!一定!” 如今,在大洋彼岸,也是这样断定的:马勒的《大地之歌》包括六个乐章: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歌词选自李白的《悲歌行》;第二乐章《寒秋孤影》,歌词选自钱起的《效古秋夜长》;第三乐章《青春》,歌词选自李白《宴陶家亭子》或《贈宣州灵 源寺仲濬公》;第四乐章《美女》,歌词选自李白的《采莲曲》;第五乐章《春天的醉汉》,歌词选自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第六乐章《永别》,歌词选自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止》和王维的《送别》。

(三)

   马勒《大地之歌》与唐诗的情缘,偶发于1907年。

一个普通的日子,已近天命之年的马勒,朋友给他带来了汉斯•贝特格意译的唐诗集《中国之笛》。来自中国的知音,如同一阵清新的风,一扫马勒心中悲愁之霾,他决定以唐诗的意境,创作一部交响曲。并以六首唐诗的德文译文为歌词,这在西洋音乐史上绝无仅有。

   马勒不愿意按次序,称作“第九交响曲”,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和布鲁克纳都是在完成各自的“第九交响曲”后就离开人世。

他把即将完成创作的交响曲改成“大地之歌”,想借此来逃脱“第九交响曲”的魔咒。但是,天意难违,这位天才的音乐家51岁便演奏完了人生的最后乐章。

(四)

   王安石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也”。

肖邦用独特的心灵,倾诉一腔爱国柔情;贝多芬用他那双神奇的手,谱写田园之曲,撞击《命运》之门;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舒伯特在流浪的菩提树下,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布鲁克纳以一团寂静的火焰,在蔚蓝的湖水上熊熊燃烧……

马勒用灵魂谱写的《大地之歌》,充满了大自然礼赞,唯美的东方情韵,最后无法回避的空灵与“送别”。

   听《大地之歌》,感悟马勒与中国唐诗的“不了情”。

曲真美,像水,上善若水。

(五)

   有些往事,要用一生铭记;

   有些音乐,要用一生聆听。

   今天,今夜,我在大洋彼岸,聆听马勒的《大地之歌》。

   2016年3月5日夜•美国东部时间 夏洛特

Mahler The Song of the Earth - Part 3 - Mahler The Song of the Earth - Part 3
00:0000:00
Mahler The Song of the Earth - 1 - Mahler The Song of the Earth - 1
00:0000:00
bottom of page